NO.1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持續完善招投標機制嚴防惡性低價競爭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銀保監會、全國工商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圍繞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穩定普惠的產業支持政策、推動提升企業經營水平、暢通信息溝通反饋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十二條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方面,《實施意見》要求持續完善招投標機制。倡導質量優先的評標原則,鼓勵適度增加技術標權重,嚴防惡性低價競爭。招投標活動中不得設置影響民營企業準入的限制性規定,不得設置與節能環保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不得設置明顯超過項目需求的業績門檻。各地不得以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等方式,為特定企業在招投標中謀取競爭優勢;不得設置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等。
NO.2
黑龍江:列入嚴重失信名單將不得承攬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
近日,為了加強黑龍江省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開展對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動態信用評價,黑龍江省住建廳發布關于對《黑龍江省建筑市場信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相關評價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據悉,該辦法適用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領域開展建設活動的建筑市場主體的信用管理,對信用信息管理、實施主體、評價標準及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規定。
公告明確,被列入“黑龍江省住建行業責任主體嚴重失信名單”的企業和執業人員,應參照有關規定執行。同時不得承攬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業務。建筑市場主體在填報信用信息中存在虛報、漏報、瞞報信用信息或其他不正當行為的,經認定后暫停其動態信用評價12個月。
NO.3
山東: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
截至目前,山東省基本建立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制度框架,實現了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臺、審批管理體系、監管方式“四統一”,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網上報建、網上審批、網上監管,全省范圍內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到了100個工作日以內,最快的簡易低風險項目不超過20個工作日。
山東梳理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權力事項,通過減、放、并、轉、調,重新梳理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將同一部門實施的內容相近或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合并為1個,審批事項從112項壓縮到73項,少于國家清單數量,各市審批事項少于省級清單數量。將原來分散在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明確劃分為4個階段,由3個部門牽頭組織并聯審批、聯合辦理。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與施工許可合并辦理,竣工驗收環節從10個單獨事項合并為1個聯合驗收事項,實現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選址規劃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辦理;將建設項目規劃許可、規劃核實、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等各個階段不同測繪業務整合,實行“綜合測繪、成果共享”。根據投資主體、項目類型、規模大小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圖,組織研究編制政府投資房屋建筑、市政公用線性工程、房地產開發項目、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一般工業項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6個主題流程圖。針對世界銀行“辦理建筑許可”評價指標,進一步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環節和流程,將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20個工作日以內。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和容缺受理審批,在核心要件齊全的情況下,先予以審查或提前進入下一審批環節,大幅壓縮審批時間。各市共對157個審批事項實行了告知承諾,均已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受到了市場主體的歡迎。
NO.4
廣東:信用信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近日,隨著“中山市公安局第二辦公區警體館安裝空調工程”工程造價等5個項目在廣東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以下簡稱:中介超市)“信用擇優”選取順利完成,標志著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結果在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應用取得新的突破。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推送并應用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9〕885號)和廣東省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關于印發《2020年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粵發改信用〔2020〕168號)等有關要求,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推進信用信息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一是依托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引入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過程中;二是探索建立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信用優先數學模型、開發相應的系統功能,為業主單位基于信用優先原則選擇合適的市場主體提供新的途徑;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市場主體以良好的信用記錄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有關管理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努力探索、勇于創新,先行針對通用性強、技術難度較低、金額較小的交易項目進行研究,設計提出了新的交易方式,包括建立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信用比較因子,建立比選數學模型,經過兩階段的信用比較和篩選后產生備選單位,再由項目業主在備選單位中自主確定中選單位。這種交易模型經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和項目業主代表進行咨詢論證后進行優化,已具備試運行條件。日前,該方案率先在廣東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應用,作為信用擇優選取方式之一,于5月15日隨廣東省中介超市系統升級上線,試點的中山市中介超市運營管理機構、項目業主積極響應,第1周便順利以擇優選取方式完成了5個項目的選取工作,至26日,已累計發布擇優選取采購公告有40個項目,說明該交易方式普遍得到項目業主的歡迎。
NO.5
大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施遠程異地評標
5月29日,黃石大冶湖高新區西北片區建設F+EPC總承包項目開評標工作在大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落下帷幕。黃石大冶湖高新區西北片區建設F+EPC總承包項目估算總投資為559703.13萬元,是該交易中心成立以來投資估算額最大的項目,為確保本次交易順利完成,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該交易中心全力打好服務組合拳,為高質量完成項目交易保駕護航。
一是提前介入,為項目招標投標開辟“綠色通道”。獲悉項目進場交易信息后,交易中心主動與項目建設單位聯系對接項目情況,及時提供政策指導和業務咨詢,掌握招標時間節點,提前預留開標時間和場地,項目招標所需必要資料齊全后,第一時間發布招標公告。
二是因事制宜,確保招投標工作優質高效。交易中心加快推進招標文件示范文本的開發和測試,并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上線《大冶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文件通用示范文本》,盡量減少招標文件的個性化條款、降低投標文件的編制難度。同時,為保證評審質量和精簡進場人員,經與招標人深入溝通后,確定了“5+2”和“異地+本地”的評標模式,即招標人組建7人評標委員會,其中從異地評標專家庫隨機抽取的評標專家5人,招標人委派的評標代表2人在本地交易中心參與評審。
三是精心演練,提供可靠技術保障。為確保既定的遠程異地評標工作順利開展,該交易中心提前一周開始遠程異地評標測試工作,先后與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多個中心進行技術對接,提前解決了帶寬不足和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兼容問題,制定了遠程異地評標突發狀況應急預案。
四是整合資源,確保開評標工作順利進行。經綜合考慮,最終決定從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抽取評審專家進行遠程異地評標。開評標當天,電子交易平臺軟件開發商、中心硬件維護商、移動網絡供應商、網絡技術人員悉數到場,招標代理機構工作人員雙邊待命,隨時準備處理遠程異地評標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全力保障評標工作順利進行。
下一步,大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在積極應對疫情防控和全力做好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的同時,持續開展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工作的實踐創新,通過“個性化試點+單項培訓+全面推廣”的逐步推進模式,不斷提高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水平、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環境,穩步推進疫情防控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兩不誤”,確保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正常進場交易“不打烊”,為高質量完成項目交易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