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技術并駕齊驅 電子招標投標工作專業化
——記湖南省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編者按】湖南省堅持招標投標與互聯網相融合,將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縱向”對接,于2017年1月初完成了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
按照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的要求,湖南省著力構建“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以信息透明化、全流程電子化、監督全域化、規則統一化為抓手,深入推進“互聯網+服務”、“互聯網+交易”、“互聯網+監管”、“互聯網+科技”,以新思維、新理念、新舉措、新高度大膽創新和實踐,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一網三平臺”公共資源交易體系。
一、作為樞紐的公共服務平臺
【湖南省充分發揮公共服務平臺的樞紐作用,通過“互聯網+服務”,實現電子招標投標體系信息融合和透明化。】
湖南省運用技術手段在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業務拓展等方面進行創新,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全省信息數據匯集,真正實現了“全省一網”。湖南省不止“橫向”連接了省級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各交易平臺以及招標投標領域外的五大行業,還“縱向”上連接了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和湖南省內14個市州服務平臺等,實現全省范圍內信息互通、數據共享。
在運行模式上,湖南省公共服務平臺采用“省市合一”模式,以湖南省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下發各市州分平臺,各市州無需再建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按省市兩級授權,分平臺由各市州負責管理,縣級的到市級申請使用。同時,專家庫終端覆蓋湖南全省14個市州交易中心和市州發改委,由湖南省發改委統一管理。
據悉,湖南省的電子交易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還可以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這個樞紐實現信息和數據的對接和共享,這極大地促進了各平臺的專業化建設。湖南省通過公共服務平臺,保證了全省各類交易信息發布的統一關口,也確保了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的質量。同時,各行業部門或社會主體打造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不用再開發服務平臺,避免了行業服務平臺的重復建設,有利于引導各電子交易平臺功能劃分更清晰化、專業化。
二、電子交易平臺的全流程電子化
【湖南省以電子交易平臺為基礎,通過“互聯網+交易”,實現電子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
除了統一數據接口,建立電子范本文件之外,湖南省在推進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中,注重開放共享,支持各類電子招投標的對接運行。據了解目前,由湖南省水利廳開發的水利電子交易系統,由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發的工業、住建電子交易系統,由省交通研究科學院開發的交通電子交易系統通過省公共服務平臺這個“樞紐”,進行數據互聯、信息互通、系統兼容。
湖南省在電子交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中,創新PPP建設模式,實現政府主導、專業運營、市場降負。湖南省電子交易平臺按湖南省發改委牽頭、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承辦、通過與中興通訊合作PPP形式軟件開發的運營模式進行。電子交易平臺通過專業化運營和管理有利于為交易主體節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企業負擔。
三、行政監督平臺推進“放管服”
【湖南省以行政監督平臺為保障,通過“互聯網+監管”,實現電子招投標監督全域化,進一步實現了“放、管、服”。】
首先,湖南省通過監管流程再造,“放”得更徹底。湖南省推動全流程透明化管理,進一步簡政放權,實現了市場主體招投標過程在線自助辦理,通過監管平臺,湖南省不僅改變了先付費后下載招標文件的傳統模式,確保招標文件的充分公開,保障潛在投標人對招標文件的監督權力,而且還在項目審查上優化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對項目只進行在線備案,設定三天備案審核期限,到期自動通過備案審查,同時,備案工作人員全流程線上完成備案,不再與招標人線下接觸,規避了有人利用管理漏洞違法違規的風險。
其次,湖南省通過重點環節電子化,“管”得更有效。湖南省推進的工業、水利、交通等電子招標投標項目每個環節都在線上進行,進一步落實放管結合要求,項目全流程在線運行,每個角色通過CA證書及電子簽章登陸系統,具有全程留痕、永久可追溯的特性,有利于解決因信息不公開、不聚合、不對稱而產生的監督失效、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等問題,有利于加強事前事中前后監管,切實提高了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最后,湖南省通過公共服務、電子交易、電子監管的無縫對接,優化“服”。湖南省的項目備案通過行政監督平臺實現在線查詢辦理人信息、辦理進度。據悉,目前,湖南省平臺體系已實現電子公共服務系統、電子招投標系統和電子監督系統的無縫對接,再提起招標項目備案時,就可預留開評標時間,相關采購人或招標代理備案通過后,通過在線會務系統實現開評標室預訂,將自動加載會務系統預定的開評標時間形成招標公告進行一鍵發布,從而避免了因備案時間不確定導致招標公告發布時間不足20天的問題。通過流程的對接,徹底實現了從提交項目到行政監管備案,到實施交易活動的一站式服務。
記者:李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