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自2015年9月28日投入測試運行以來,在全國各地區各行業電子招標投標行政監督部門的支持下,在各交易平臺、地方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支持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對接、數據交換和相關服務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
截至目前,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一期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已與148家交易平臺完成對接并實現數據交換,初步形成了全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網絡,電子招標投標三平臺架構基本呈現。目前為止,已有350萬條電子招標投標數據匯聚到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具備了集中信息公開共享和數據分析的條件。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全國電子招標投標信息共享的樞紐,為了支持交易平臺的信息共享,形成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推出了CA互聯、開標保障、注冊共享和政策法規等服務項目;為了支持行政監督平臺建設,推出了監督窗口建設服務模式和監督平臺建設模式;為了支持各地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與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整合工作信息共享,推出了互聯互通組件。
一、信息交互服務,形成全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網絡
信息交互服務是公共服務平臺的基本服務。它的主要功能是實現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系統對接和數據交換。目前,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采取前置機和直聯兩種方式實現與其他平臺的對接和數據交換,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完成了獨立的“互聯互通組件”,可以用于各省市公共服務平臺與相關交易平臺的對接,也可以用于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與公共服務系統之間的對接和數據交換。2016年以來,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已與148家平臺完成對接和數據交換,初步形成了由電子招標投標三大平臺構成的全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網絡,互聯互通組件也已在河北省推廣應用。
從公共服務平臺上的信息交換服務中我們可以看到,148家平臺的網絡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交易平臺的總入口。
任何一個市場主體要找任何一個對接的平臺,只要從公共服務平臺進入就可以了。從信息交互服務窗口,不僅可以展示每一個交易平臺,同時也展示了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的總體架構。
二、信息公開服務,展現電子招標投標信息的基本應用
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的信息,最終展現在信息公開欄目。按照電子招標投標和公共資源整合要求,基本公開信息包括招標公告、開標記錄、評標公示、中標公告和簽約履行信息。在已經與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對接的350萬條信息中,大部分屬于公開信息。按照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與交易平臺簽署的協議,對于不屬于法定公開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將與交易平臺通過積分方法共同開發分享成果。
從公共服務平臺的交易公開服務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子招標投標的公開信息已經成為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開放的一個數量龐大的資源。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的公開信息,招標投標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可以及時了解到各省市、各行業和國有企業近1天、近3天、近一個月以及近三個月的招標項目的情況。可以通過關鍵字搜索,了解不同類別的招標項目的招標公告、開標記錄、評標公示、中標公示、簽約履行情況。社會各界包括各個招標人、投標人、代理機構和相關機構人員,都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進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從而使得招標投標的全過程充分展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展現在陽光下,接受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
三、四項服務,支持交易平臺業務及其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公共服務平臺對交易平臺的公共服務支持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電子招標投標辦法要求的CA互聯服務;二是保證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順利進行的開標保障服務;三是保證注冊信息互聯互通的注冊共享服務;四是政策法規信息服務。目前這四項服務都已經正式推出,并在公共服務平臺上展示了出來。
1.CA互聯服務。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已于2016年7月1日正式推出。已經實現了多CA的互認,并且已經得到多家試點交易平臺的驗證。已經接入的CA機構有10余家,申請接入的交易平臺超過30家。任何一家交易平臺只要安裝由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軟件包,即可實現不同的CA證書的互認、電子簽名和加密解密,“一把CA行天下”的目標即可實現。
2.開標保障服務。實現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的一個主要障礙是電子開標過程中的解密失敗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在多地發生過。公共服務平臺為了支持電子招標投標試點的順利進行,開發了開標保障服務,有效解決了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中的這一難題。這項服務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推出,目前已有2家交易平臺集成了開標保障服務,為多個投標人實現了解密失敗補救。
3.注冊共享服務。投標企業在參加投標時多地注冊、重復注冊是電子招標投標中多年存在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注冊信息混亂虛假,嚴重影響招標投標時對主體的信用評價和其他判斷,注冊共享服務基于統一注冊賬號,建立起了主體注冊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了注冊信息的“一次注冊,處處使用”。
4.政策法規服務。鑒于招標投標的合規性要求,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收集整理了全部招標投標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形成了法律法規和招標文件文本庫,可以嵌入到任何交易平臺供交易主體使用。
上述四項服務,構成了中國招標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交易平臺的基礎服務,歡迎各交易平臺與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努力、聯合推廣、共享成果。
沒有行政監督的電子化,就沒有真正的電子招標投標。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充分認識到行政監督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向行政監督部門推出兩種建設模式。
一是監督窗口模式。就是行政監督部門充分利用公共服務平臺的網絡資源、軟件資源、直接在公共服務平臺開設監督窗口。公共服務平臺直接向監督部門提供招標項目的全流程信息,接受監督部門監督。同時,監督部門的電子化監督業務也可在公共服務平臺直接展開。這種方式,監督部門無須進行投資,就可基于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電子監督。這種模式已在國家鐵路局工程監督中心順利實現,目前正在測試運行。
二是監督平臺模式。就是行政監督部門依托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已有的軟硬件條件,已有的數據資源和服務,建設公共服務和行政監督平臺,實現當地公共服務和行政監督平臺的快速建設。這就是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與山東菏澤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監督管理局共同創造的“菏澤模式”。菏澤模式為各地展現了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兩種架構相融合的模式,展現了通過市場化配置方法構建平臺體系的新方法;展現了行政監督部門采用電子化監督,在招標投標和公共資源監督管理中推進“放管服”的新做法;展現了在新常態下公共資源管理部門為交易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優化服務而進行的不懈努力和創新精神。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承擔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使命的公益性服務機構,一定不辜負國家的期望、行業的重托,兢兢業業、勤奮工作,為各類交易平臺、監督平臺以及各交易主體、監督部門、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為實現“互聯網+”招標采購未來三年發展計劃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平慶忠(中國招標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