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av无码免费观,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業務研究

  •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務研究

評審專家“疏忽大意”應問責

  • 來源: 中國政府采購報
  • 時間:2016-08-15

  案情

  某采購人委托某社會代理機構以公開招標方式采購一批多媒體教學儀器設備,招標文件中要求現場提供樣品,并在樣品規格、技術指標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要求及評分標準。該項目共有4家供應商投標,A供應商中標,未中標的B供應商向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后因對質疑答復不滿,向財政部門提起投訴。投訴事項為:A供應商提供的樣品不滿足招標文件實質性指標要求;樣品無品牌標識、無合格證、無說明書。

  財政部門接到投訴后,認真查閱了項目采購文件等資料,組織5名評審委員會成員進行投訴論證。其中1名評審專家在質疑及投訴調查階段以種種理由拒絕出席答復論證會。迫于投訴期限,財政部門組織其余3名評審專家和1名采購人代表對該投訴項目進行了論證。經論證發現,評審委員會的部分成員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對供應商提供的投標樣品及投標文件進行評分,只簡單將投標文件中技術性能參數響應及偏離表中的數據參數與招標文件作了比較,未與供應商所投產品的檢驗、檢測報告一一對照核實,導致評分結果有誤。最后,財政部門根據《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了廢標的處理決定。

  分析

  本案中涉及三個關鍵問題:第一,評審委員會依據哪些因素判定投標文件實質性指標是否符合招標文件要求;第二,招標文件中采購需求實質性指標的設置是否合理;第三,對于不配合質疑、投訴等政府采購事項調查的評審專家,是否應問責。

  不應僅憑技術參數偏離表判定投標產品是否符合要求

  本案中,評審委員會部分成員在評審時只查看了投標文件中的技術性能參數響應及偏離表,依據偏離表中供應商描述的技術參數評判是否響應招標文件要求。然而,在貨物類采購項目中,有些供應商完全“照搬”招標文件中的采購內容及技術參數要求原文編制偏離表,每一項技術參數的偏離說明均標注“正偏離”或“無偏離”。如果評審專家因疏忽未認真查看其他可驗證的資料,或是驗證報告等資料復印件字體較小、模糊,導致評審專家無法清晰辨認,那么投標文件中的技術參數偏離表就成為了產品指標是否符合要求的決定性標準。

  為保證所投產品參數與投標文件中技術參數要求的真實性、一致性,通常代理機構會在供應商資格條件中要求提供產品檢驗報告、檢測報告、合格證書等相關資料。評審時,這些資料是判斷產品技術參數是否符合招標文件要求的重要依據。具體到本案,財政部門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正是將各投標文件中所投產品的檢驗、檢測報告與招標文件技術參數要求一一比對,才檢查出了多項“負偏離”實質性指標。

  謹慎設置招標文件實質性指標

  招標文件采購需求的編制是否詳細、清晰,尤其是實質性指標的設置是否準確,直接影響物有所值價值目標的實現。當前,采購需求多由采購人編制后提供給代理機構,因其指標設置不當導致采購結果不能滿足采購人實際需要的問題時有發生。

  本案中,招標文件要求投標產品中控系統預存至少90組主流投影機控制碼,且為實質性指標要求。后經財政部門查實,4家投標供應商所投產品均為18組控制碼。投訴論證中,專家們一致認為,90組控制碼的產品在市場中并不多見,18組控制碼足以滿足采購人實際教學需要。由于采購人缺乏專業知識,在采購活動前期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致使招標文件無法準確表達采購需求,該項目所有投標產品均不符合此項實質性要求。根據《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應予廢標。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招標文件標準文本編制招標文件;《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18號)第十八條第一款也要求,招標采購單位應當根據招標項目的特點和需求編制招標文件。由以上條款可以看出,招標文件采購需求部分的編制,并非必須由采購人獨立完成。在采購人對采購需求不明確或者編制的采購需求不準確的情況下,代理機構應予以指導或提出更改、完善建議,保證采購需求的完整、準確、合規,這就對代理機構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從重程序的合規性采購向重需求的專業化采購轉變,是代理機構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此外,18號令第二十二條還提出,招標采購單位可以根據需要,就招標文件征詢有關專家或者供應商的意見。這就是說,在采購人、代理機構對采購需求均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咨詢專業領域人員或相關供應商,努力做到在編制招標文件階段就為采購物有所值打下基礎。

  完善評審專家問責機制

  評審專家在保障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和嚴肅性、提高評審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評審過程中,評審專家應客觀、公平、審慎地履職,而在評審過程之外,他們還有協助采購人、代理機構答復供應商的詢問和質疑,配合財政部門調查取證的義務。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庫〔2012〕69號)規定,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對評審過程或者結果提出質疑的,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可以組織原評審委員會協助處理質疑事項,并依據評審委員會出具的意見進行答復;同時規定,評審委員會要在采購項目招標失敗時,出具招標文件是否存在不合理條款的論證意見,要協助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財政部門答復質疑或處理投訴事項。財政部、監察部聯合印發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將“解答有關方面對政府采購評審工作中有關問題的咨詢或質疑”列為評審專家的義務,然而,并未明確評審專家違反該條規定的處理措施。

  本案中,評審專家因疏忽大意或專業水平不足導致評分結果有誤,進而引發了質疑投訴,那么,評審專家是否需承擔相應的責任?其中1名專家拒絕配合相關部門處理質疑、投訴的論證工作,為財政部門的調查取證設置障礙,理應給予處罰。但我國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尚未將此類情形歸入違規處罰范圍,客觀上導致問題專家的追責之難。

  隨著采購規模的擴大、采購項目的增多,質疑投訴案例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引發質疑投訴的誘因越來越多元化,評審專家對政府采購事項調查的配合力度勢必應有所增大。當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正處于修訂階段,筆者期待修訂后的《辦法》能妥善解決評審專家權責不對等、缺乏事后評價、問責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同時,呼吁建立統一的評審專家評價指標體系,作為代理機構、監管部門參考和管理的依據。(唐琳河北省滄州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