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av无码免费观,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業內觀察

  •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內觀察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 推動廣東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向縱深發展

  • 來源: 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陳以良 莊少妹
  • 時間:2018-01-1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指出了明確意見。這些方針政策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賦予了重大使命。

  剛剛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奮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區”。

  2017年10月15日,廣東省委辦公廳印發《廣東推進實施重大改革任務工作要點》提出的“數字政府”改革、事業單位改革、事中事后監管轉型改革和“信用廣東”平臺建設等四項重點改革和公共資源交易深化改革息息相關。廣東作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試點省,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平臺整合工作既有扎實推進,也有突破創新,公共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整合共享工作亮點頻現,極大地釋放了市場活力。但與十九大精神相比,與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相比,與“數字政府”總目標相比,都還有不少差距。新形勢下,如何將短板變為新的發展優勢,最終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提高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陽光操作,仍需按照省委全會提出的“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以及“往深里走,往實里抓”的部署,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深化改革全過程。

  一、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總體成效

  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部署推進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2016年1月1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施方案》,廣東省按照“一委一辦一中心一平臺”構建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組織架構。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整合建立省級公共資源網上交易平臺和電子交易系統、電子公共服務系統,構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指導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3年來,廣東省平臺整合工作不斷交出滿意成績單,整合平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廣東省平臺率先實現與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接,率先實現與國家平臺CA交叉互認。全省“一門式、一網式”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基本建立,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基本實現“一網通辦”,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一網公開”,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陽光、公開、便民、高效的交易格局初步形成,為“數字政府”改革提供了行業典型經驗,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堅實基礎。三年來,廣東省整合平臺工作得到國家發改委和各方的高度認可。2016年9月份,全國首次平臺整合工作會議在廣東召開,廣東平臺整合經驗得到國家發改委、兄弟省同行的高度認同;2017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召開試點省份驗收會議,廣東省“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特色以及“集成、融合、開放”的建設理念得到驗收專家組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評價。7月份,新華社以題為“一切姓‘公’的資源,都要陽光交易”的文章報道廣東試點省份工作經驗,認為廣東“一門式、一網式”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在我省全面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中發揮了核心樞紐作用。

 ?。ㄒ唬┨剿鞒鲆浴?+n”模式整合模式,形成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門式、一網式”的平臺體系,市場主體獲得感大大提升

  廣東省市場發育早,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成熟。廣東省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著力破解制度和技術藩籬,在不改變相關部門職能分工和平臺法人主體前提下,以“集成、融合、開放”的建設理念,圍繞實現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一門式、一網式”辦理、交易數據匯聚共享等目標,構建上聯國家平臺、下聯地市平臺、橫向聯通各專業市場交易平臺、各行政監督部門的“一窗通辦”的“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體系。

  1.信息全公開,公正透明的競爭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全省各級各類交易信息全部一網公開,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陽光交易落到實處。

  2016年,全省公共資源交易規模1.2萬億元,占我省GDP總量的15%,比2014年翻一番。截止2017年10月份,省平臺匯聚全省各級各類交易數據300萬條,數據規模占全國數據規模前列;東莞市一個投資規模為200多萬的建設工程項目,投標企業達800多家,90%投標供應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公正透明的交易平臺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激發了市場活力。

  2.交易事項標準化,全省交易“一窗通辦”高效便民。按照“一號申請、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的要求,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公共資源交易欄目橫向整合對接省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碳排放權交易、藥品交易、公物拍賣、海域海島使用權出讓、公車拍賣、特許經營等“10+N”類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v向整合聯通21個地市等四大類電子交易平臺,并和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接。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通過這一法定窗口對外服務,為市場主體和專家提供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網上報名、網上繳費、網上投標、網上競價、網上確認結果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實現進場交易“零”審核,公共資源交易入場時間由15日以上,縮減至“即到即辦”并確保當日辦結,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市場主體的滿意度。

  3.CA證書交叉跨地區跨部門互認,大大減少企業負擔。在全省平臺體系內,全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和統一市場主體庫,兼容各市場交易主體、地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及稅務、質監等部門已發證書,互認共享全省已注冊市場主體6萬多家,做到全省企業“一次注冊、多方復用,一庫管理”,CA證書跨部門、跨地域互認共享,企業僅證書一項,成本約減少以上。2016年,廣東省率先接入國家CA互認平臺,國家平臺企業可以免辦證書到廣東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

  4.專家資源一庫共享,有效提高項目評標質量。首創建設專家桌面系統,為全省提供統一的專家入庫、管理、抽取、評標、考核、退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省平臺體系內,全省各地的專家庫、水利、交通行業的專家庫整合成全省統一綜合評標專家庫。同時,配套建設了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全省場地調度系統,對全省分散的專家資源統一調度,最大限度解決了因部分地區專家資源少,分布不均、種類不全、容易同化,評審專家評人情標、打人情分等問題,有效防止了不廉潔行為發生。

 ?。ǘ┨剿鞒龉操Y源交易與“互聯網+政務服務”高度融合的整合模式,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行業先導作用

  廣東省按照“平臺+應用”的設計模式,形成了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務服務高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已有電子政務資源,高起點、高標準構筑全省平臺體系,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業內的好評。

  1.全省平臺體系“一朵云”架構。廣東平臺體系建設從設計開始就和我省政務服務緊密結合,30個業務子系統,200臺虛擬機全部依托省政府電子政務云平臺部署。省政府云平臺按照信息安全等保三級標準建設,既保障了交易數據安全,也隨時隨需保障交易活動所需網絡帶寬和服務器資源需求,探索了集約化的云平臺多系統部署經驗,真正實現平臺體系“一朵云”架構。

  2.全省平臺體系“1+N+M”模式建設。全省平臺體系按照“1+N+M”模式構建全省一體化公共資源服務平臺,即1個全省政務云平臺,對接N類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平臺,聯通M類交易行業監管平臺、電子監察平臺,建立上接國家、下聯地市、橫向聯通省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部門的立體網絡,實現資源整合、管運分離、數據融合、業務貫通。

  3.移動智能APP助力信息惠民模式。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手機APP軟件,提供信息公開、交易大廳、數據服務、我的桌面等欄目,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提供交易24小時、全天候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推薦信息、定制辦事提醒、在線報名、交易提醒、進度查詢、咨詢評價投訴等業務操作功能。APP一站式移動辦事平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交易各方帶來更自由的辦事體驗,實現更高效的辦事操作,掌握更全面的交易信息,提高交易在線化、個性化、智能化水平。

  4.全省平臺體系管運分離的運行機制。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把平臺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親自協調重大問題,統籌項目建設難點問題,中心信息化部門重點項目管理、進度風險防控、平臺規劃、需求統籌、架構設計、技術規范編制等方面發揮引導和協調作用,底層技術開發采用外包服務。3年多來,我們探索出一套大型復雜信息化項目管理經驗,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鍛煉出一支復合型的人才隊伍。

  (三)探索出公共資源大數據為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保障的先行經驗,為實現協同監督和大數據監督打下堅實基礎

  公共資源交易制度不僅是實現要素自由流動、保障競爭公平,更是起著有舉足輕重的“風向標”作用。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和改革開放先行地,經過三年來的積累和探索,公共資源交易數據信息在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方面逐步顯現作用。

  1.探索了公共資源交易事中事后監管轉型經驗。珠海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在廉情預警中發揮重要作用,惠州開始探索營商環境透明度分析。企業信用信息開始應用到公共資源交易流程,廣州建立企業誠信庫,取消企業信息登記入庫審核和原件核對;中山建立了工程建設領域“綠色通道”,做到進場交易周期不超過25天。

  2.監督支撐通道推進協同監督,為大數據監督打下基礎。在全省平臺體系內,各類交易過程全過程留痕,可追溯可跟蹤。政府相關部門通過省平臺的監督通道能實時了解交易動態,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初步探索了對投標企業的行為分析、代理機構行為分析、專家評審行為分析等大數據分析模型,為大數據監管提供先探經驗。

  3.探索了信用數據在公共資源交易流程的應用機制。廣東平臺體系已經對接了“信用廣東”平臺,共享了與公共資源交易相關的信用數據信息136.8萬條,信用信息調用1118次,初步開展了把信用信息嵌入水利電子交易系統流程的探索,在交易過程的關鍵環節,如供應商報名、專家評審階段應用信息用信息,并同時將交易過程中企業和專家的不誠信行為反饋到信用廣東平臺,與發改委部門探索建立聯合信用懲戒機制。

  4.探索通過交易大數據挖掘和分析來提升政府決策能力。截止2017年10月份,廣東省平臺體系已有地市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數據、主體信息、信用信息、專家信息、監督信息320萬條,其中,工程建設項目交易數據近200萬條,政府采購交易數據27萬條,企業信息6萬條,評標評審專家信息3.3萬條,信用信息7萬條,這些信息實時上傳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國家電子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國家平臺與兄弟省市的交易數據進行交易活躍度、本地供應商占有率、交易規模等橫向比較,幫助政府對重點工程項目從立項到建設進行全過程跟蹤和監管,為省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二、數字政府背景下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縱深發展面臨的挑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對標省委十二屆全會精神以及廣東推進實施重大改革工作要要點,我省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縱身發展仍面臨以下問題和挑戰。

 ?。ㄒ唬╉攲又贫润w系亟待完善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改革進入深水區,原有出臺的一批操作層面的部門規章已經解決不了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全省平臺管理細則和監督管理辦法等頂層文件相對滯后,改革最后一公里問題凸顯。交易平臺體系、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第三方交易平臺、社會化交易平臺等概念各方理解不一;在制度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政府一邊強調平臺整合,一邊鼓勵開放市場平臺。但交易平臺之間如何競爭、競爭機制和應急機制尚不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和關系如何處理;各行政部門、交易中心、市場主體在全省平臺體系中如何平臺使用的責任邊界不清晰;平臺體系內各系統之間的網絡安全責任界定問題、信息共享后產生的責權邊界問題等未能明確;行政監管電子化相對滯后,各級行政監管部門面對大數據監管、智能監管,存在重復建設監督功能的問題,一定程度制約著全流程電子化進程。

 ?。ǘ底著櫆虾蛿祿|量問題普遍存在

  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革新成為改進政府工作及服務的效率、提升公信力與決策水平的重要途徑,數字政府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在我省推進“數字政府”大背景下,全省各地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系統分散建設帶來的數據鴻溝和數據質量問題弊端凸顯。很多公開數據如市場主體數據、信用數據、監督數據等公共數據存在標準不統一、不規范,影響使用效率。交易規模的統計口徑不統一,導致對全省交易規模的統計和分析缺乏準確性和科學性。全省各地交易分類不一,數據采集標準不一,各地各系統自成體系,投入了大量資金建成的系統因運行維護問題,導致信息不準確、安全無保障。

  (三)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統籌力度不夠

  廣東省是地級市數量最多的省份,地市之間差異較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全省省級層面統籌缺乏抓手。各地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機構設置各異,行政隸屬關系、職能、定位等不一致;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形成后,省里在如何充分考慮地市之間的差異,又加強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方面力度較為薄弱;全省對于社會化平臺接入缺乏有效規范管理,對地市開展業務缺乏行政指導。這些問題大大影響了平臺整合效果的發揮,達不到整合平臺的目標要求。

  三、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縱深發展的對策建議

  習總書記對我省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中,要求我們總結經驗、明確方向、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皵底终备母镒鳛槲沂⊥七M實施重大改革任務的1號重點工程,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與事業單位改革、事中事后監管轉型改革、“信用廣東”平臺建設等改革統籌考慮,要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優勢和短板,找準優勢和不足轉化的關鍵所在,明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進一步鞏固優勢,補齊短板,把我省公共資源交易的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一)加強頂層設計,將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納入全省深化改革重點和“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范疇

  按照李克強總的講話精神,在推進“放管服”過程中,要筑牢法制保障的基石。全省共公共資源交易的頂層制度完善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方利益,亟需把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納入全省深化改革重點工作范疇,納入省“數字政府”首批試點單位,將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和大數據應用和“數字政府”改革統籌考慮。一是在平臺應用層面,照“管運分離”原則,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的先導作用,把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經驗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行業典型借鑒,把平臺體系已經形成的數據資源在“數字政府”框架進一步挖掘并深化應用。二是在制度層面,協調推動各行業主管部門出臺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配套制度辦法,使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有法可依,全省“一門式、一網式”平臺體系真正用起來。三是在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優化布局,強化省中心的公益屬性,明確省中心對各省直專業分平臺、社會第三方平臺的設置和管理責任;明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數據的規范和統計口徑編制部門,確保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在大數據決策、陽光交易方面真正發揮作用。

  (二)明規矩于前,建立系統制度規范,實現全省規范統一

  按照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會議的講話精神,關于放寬準入有利于公平競爭,要明規矩于前,劃出紅線底線,讓市場主體知曉行為邊界的要求。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需盡快明規矩:一是出臺全省統一的交易平臺服務細則和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由“辦”牽頭,省中心配合,落實省公共資源交易聯席會議制度,各行政監管部門加強對公共資源交易目錄進場監管;制定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強監督考核,把全省各級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工作納入省政府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的重點督查事項。二是出臺數據規范。以“數字政府”構建全省統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契機,編制出臺數據規范,統一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主數據,整合、匯聚、聯通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數據信息,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消除信息的“盲區”和“孤島”。三是出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網絡信息安全細則,明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的各方責任,加強對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網上支付等重要系統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控,完善網上交易平臺的信息安全技術系統建設和制度建設。四是加快服務標準化建設。借鑒先進省標準化服務經驗,編制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推進網上交易服務流程標準化,解決政務服務事項標準不統一、無法通辦的問題,實現交易服務事項數據統一、同步更新、同源發布。以部門規章形式出臺各類業務電子化交易規則、流程規范,切實用好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手機APP等工具,應用監管支撐通道整合對接監管部門運行平臺,以流程優化精簡“長征途”,重構服務模式。

 ?。ㄈ┌l揮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在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的專業優勢,助推建設協同聯動的監管體系

  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直接面向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交易上游有行政審批,過程事前事中事后有行政監管,交易結束后有資金支付和效能管理等,是連接市場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政監督部門的“大樞紐”。

  “數字政府”改革背景下,建議發揮公共資源交易數據的行業優勢,發揮各級交易中心在全省公共資源平臺整合經驗和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優勢,進一步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一是出臺配套政策加大力度推廣應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主要節點推動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閉環。二是加強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大數據業務模型分析,推進建立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指數發布機制。三是強化公共資源交易數據規范和開發應用,在“信用廣東”平臺建設、事中事后監管中應用公共資源交易數據,有關部門制定行業交易規則、行業監管規則中嵌入公共資源交易過程產生的信用信息。建立起“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用數據資源驅動政務創新,提升和優化行業監管、提高和完善政府服務。

 ?。ㄋ模┘訌娗把馗母锢碚撆c實踐的深入研究

  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永遠在路上,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遇到問題越多,深化改革需要加強理論支撐,如當前行業中一些混淆的概念、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議發揮高校、行業組織、發揮專家和智庫等作用,加強前沿改革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研究,為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加強專業培訓,全面提高市場主體數字素養,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專業能力,適應數字化轉型,在全省范圍內建設一支既具備信息技術又精通業務工作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金江軍.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政府[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3

  [2]石國亮.國外政府信息公開探索與借鑒[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1

  [3]馬建堂.大道至簡:簡政放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4]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7)[R].北京:中國電子政務網,2017.6

  [5]馬化騰.數字經濟:中國創新增長新動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

  [6]張健.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6

  [7]吳軍.智能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8

  [8]井底望天.區塊鏈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1

  [9]孫志建.數字政府發展的國際新趨勢:理論預判和評估引領的綜合

  [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3)

  [10]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互聯網實驗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J].中國信息安全,2016,(9)

 

  作者:陳以良(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莊少妹(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信息部副部長(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