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動向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國資委、稅務總局、林業局、國管局14個部門聯合頒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管理暫行辦法》,自2016年8月1日起實施。
《辦法》堅持問題導向,以落實“放、管、服”為主線,以推進電子化為路徑,以實現資源共享為重點,對平臺運行、管理和監督做了全面的制度規范。
一是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辦法》始終貫徹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放、管、服”的基本要求。二是充分體現電子化發展方向。適應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辦法》提出了平臺從依托有形場所向以電子化平臺為主轉變的方向。三是著力推進資源整合共享。《辦法》要求充分利用各類主體建設的場所資源,避免重復建設。鼓勵跨區域選擇專家資源,開展遠程異地評標評審,解決專家資源不平衡問題。
《暫行辦法》規范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運行,既強調統一性,又注重開放性和專業性,及時回應了市場主體的關切。
《暫行辦法》第九條規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過程中應當“開放對接各類主體依法建設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電子監管系統”。這條規定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出了強制要求,為第三方交易平臺的接入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今后只要是依法建設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都應該允許其接入,不得限制和阻撓。這無疑為第三方交易平臺拓寬了生存的空間。
在強調開放性的同時,《暫行辦法》也注重專業性。即開放不是無序開放、盲目對接,而要按照地區和交易手段、方式的不同,遵循一定的規則、按照一定的次序進行。
《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搭建全行政區域統一、終端覆蓋市縣的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對接國家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和有關部門建立的電子系統,按照有關規定交換共享信息。有關電子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系統,應當分別與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系統、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對接和交換信息。
這條規定從縱橫兩個維度規范了對接和交換信息的層次和次序。縱向上是從市縣到省再到國家和有關部門;橫向上特別提到,有關電子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系統,應當分別與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系統、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對接和交換信息。這就照顧到交易的專業性差別和交易組織形式的不同,既強調公共服務和開放性的統一要求,也注意行業和專業的特殊性差異。
《暫行辦法》既強調統一整合,又注重市場化、開放性和專業性要求,對于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有著重要意義。
所謂市場化配置交易平臺,就是區域內需要的交易平臺不一定都由市場主體從頭建設,而是充分發揮既有交易平臺的作用,通過市場去對接供需雙方。這種配置能夠打破地域、部門甚至行業的限制,讓交易平臺資源流動起來,從而加快電子招標投標的發展步伐。
市場化配置完成區域內所需要的交易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交易平臺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形成統一完整、覆蓋廣泛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市場化配置完成區域內所需要的交易平臺,有利于監督部門從具體、瑣碎的事務中抽出身來,全力投入監督工作。更會倒逼交易平臺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市場化配置交易平臺方面,菏澤的做法主要就是依托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多家專業交易平臺,形成交易平臺服務公平競爭局面。當地政府不再自建交易平臺,使各類交易平臺能在政府監督下平等競爭。目前,這種做法已經取得成效,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為便于各單位自主選擇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機構開展檢測認證工作,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日前公布了經國家認監委審批的具備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認證資質的機構名單,這些機構是:
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
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賽迪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二、平臺動態
鐵路工程建設監督平臺于6月29日開始測試運行。
鐵路工程建設監督平臺是鐵路部門對工程招標投標進行監督的技術支撐平臺。該平臺是國家鐵路行政監督部門在中國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開設的監督窗口,由中國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負責建設和維護。國家鐵路局工程建設監督中心依托中國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已有的網絡資源、數據和服務資源進行業務管理,開展監督業務。
鐵路工程建設監督平臺的建設,開創了招標投標監督部門與中國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合作的新模式。招標投標監督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平臺的資源,快速建成行政監督平臺,滿足《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對行政監督平臺的建設要求;行政監督部門無須投入力量進行系統維護,可以專注于行政監督業務,實現電子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