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網曾發表文章《浙江免收保證金,堅冰會從此打破嗎?》文中對全面取消保證金持謹慎樂觀態度。沒想到減輕業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進展如此之快,6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決定除保留依法依規設立的農民工工資、投標、履約、工程質量4項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持續多年的保證金的堅冰在今年這個春夏之交已經分崩離析。
長期以來,名目繁多的各種保證金讓企業不堪重負,要求減少和取消的呼聲不絕于耳。山東棗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皓在2013年就曾撰文指出,名目繁多的保證金已經制約了行業發展,加重了企業負擔。他列舉需要繳納的保證金有: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質量保修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企業注冊保證金、安全生產保證金、工期保證金、廉政保證金、預付工程款保證金、扶持工程保證金、誠信保證金、人員到位保證金。此外,還有環保、水務、技術監督、公安、工商、城管執法以及街道辦事處等部門設立的形式多樣的保證金。據不完全統計,保證金數目達20多項,約占工程總造價的15%~20%,個別地區、個別項目甚至占到工程總造價的30%以上。劉皓用“觸目驚心”來形容這種情況。
在去年9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中鐵建總公司董事長孟鳳朝也曾提到保證金問題。在向總理介紹了他們需要繳納的各種保證金后,孟鳳朝感嘆道:“確實承受不起啊!”
當時,李克強總理立刻向有關部門負責人布置道:“建筑市場當然首先要確保安全,但不能打著保證安全的幌子,亂收一些不相干的費用!”
6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用“啼笑皆非”形容工程建設領域中形形色色的各類保證金。他特別強調,不能以信用名目增加社會信用成本。此次會議在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方面,力度非常之大,幾乎取消了能夠取消的所有保證金,只留下了于法有據的農民工工資、投標、履約、工程質量4項保證金。有關部門初步估算,此次清理將盤活建筑業企業資金近萬億元。
而且還遠沒有結束,除工程建筑領域,其他行業的保證金清理也將開始。李克強要求,“各部門要‘舉一反三’,對各自行業名目繁多的保證金也要進行清理規范,進一步清除發展障礙。”
那么,保留下來的保證金是否就能穩坐泰山持續不斷地收下去呢?恐怕不太可能。這些保證金雖然于法有據,但是減輕業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已是大勢所趨,減少直至取消保證金,應該是發展的方向。其實關于這類保證金的存廢,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現端倪。比如,對于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就將實行差異化繳存辦法,一定時期內未發生工資拖欠的企業可予減免,對拖欠工資的要提高繳存比例。
“我們此次保留4項保證金就是出于‘穩妥推進’的考慮。”李克強總理說,“將來在實踐中,隨著各種誠信體系的建立,社會誠信意識的增強,再逐步取消,用違約罰金代替。”
所以,那些還可以收取保證金的部門和單位,也要做好準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因應將來保證金取消后可能出現的變化。而最好的應對之道就是逐步建立誠信體系,用信用制度取代保證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