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聯邦政府采購招標文件過于晦澀難懂,正在為美政府部門造成越來越多不必要的財務損失。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近日公布的一項針對政府采購文件通俗易懂性進行的調查顯示,美國聯邦政府部門招標文件晦澀難懂,可讀性很差。
報告顯示,理解這些文件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同時這也給政府部門帶來了不必要的財務損失。如政府采購項目競標者經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文件要求,并最終根據自己的理解形成競標價格。而具備競爭實力的供應商則很有可能因誤解招標文件說明而在競標中失利。
該報告研究對象主要是2015年美聯邦政府五項金額最大的政府采購項目,項目金額高達70億美元。該研究將采購項目招標文件中的關鍵部分,即告知競標人如何完成競標,按照第三方標準,即弗萊士-金凱德可讀性測試和2010年美國通過的“簡明英語”法案后發布的美國簡明語言詞典進行科學評估等。一些諸如可讀性、單詞復雜性、句子長度等特性都納入了考核內容。最終,五項政府采購項目文件無一通過“基本可讀”的標準。
研究指出,政府采購需求建議書由于過于晦澀難懂,有時為將需求說明清楚,經常需要公布多個補充說明,甚至需要重新發布。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聯邦政府不同部門公布的不同需求建議書,可讀性程度也存在差異。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應通過降低書面語言的復雜程度、使用更加簡單的句子,使用簡明英語來闡釋采購需求,提高招標文件的質量。
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枚麥·戈文表示:“美國聯邦政府采購需求建議書的晦澀難懂久負盛名,我們決定利用科學測量方法給出一份可讀性評估,希望通過這份評估結果,印發針對如何優化政府采購過程的討論,對利益相關方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