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滾滾向前的改革大潮中,“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的大幕徐徐開啟。剛剛過去的2015年不僅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招投標行業發展的歷史坐標系上,它也將是一個會被永遠銘記的節點。
——這一年,影響整個行業未來發展走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
——這一年,以“互聯網+”為標志,大數據、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等科技手段進一步促進工程建設和招標投標領域快速發展,并產生質的飛躍。
——這一年,PPP(公私合作模式)項目等一系列新的資本運作模式也給招投標方式帶來新的挑戰和思考。
新年之初,我們來共同回顧那些對行業發展影響深遠的大事件,以期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展望招投標行業光輝的明天。
整合、統一:拉開新一輪改革大幕
從制度創立實施起,招標投標制度就一直在革新,2015年,它革新的號角分外嘹亮。對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影響巨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其中,“整合、統一”兩個關鍵詞牽動了整個行業的神經。涉及到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的整合與統一重點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始整合統一。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列出時間表:2016年6月底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基本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其他公共資源進入統一平臺進行交易,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依托有形場所向以電子化平臺為主轉變。
二是建筑市場統一開放步伐加快。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創新實踐,如今的建筑市場已成為我國各行業中開放度最高、市場競爭最活躍、吸納勞動力就業人數最多、對經濟社會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2013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就出臺了《關于做好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各地在進行跨省企業備案管理中的禁止行為做了明確規定。《通知》下發后市場反映良好。但也有企業反映,《通知》尚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地方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因此,為進一步做好對跨省企業的管理工作,針對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要求設立分公司、重復備案、扣押相關證照資料等問題,9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體系的形成。
無論是《方案》,還是《規定》,一推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它們無疑都將對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招投標行業的歷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清理、規范:為市場有序發展掃清障礙
伴隨著招標投標行業的發展,一系列相關制度規定應運而生,對招投標制度的完善和招投標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上位法、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導致市場主體合法權利受限、負擔加重,嚴重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社會各方面對此反映強烈。
針對規定繁多、各自為政的局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國務院法制辦2015年4月15日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清理和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規定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力圖改變運動式的清理模式,建立清理和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規定的長效機制,對招投標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實行目錄管理,把所有招標投標有關規定擺到市場主體面前。《意見》提出建立招標投標規定定期清理工作機制,每3年至少組織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同時,實行目錄管理,推進信息公開,完善規定審查和后評估機制。
招投標領域涉及面廣、參與度高、利益關聯度高、社會關注度也高。要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土政策”、“土辦法”、“潛規則”任重而道遠。《意見》的出臺無疑對招投標市場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它有利于切實保障招標投標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真正發揮招標投標競爭擇優的作用;有利于從制度上堵塞亂設審批、權力尋租的漏洞,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保護。
“清白”證明:為招投標活動增添“防火墻”
2015年5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全面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通知》(以下簡稱《查詢通知》),標志著進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將成為各方主體參與招標投標活動的必經環節。《查詢通知》從10個方面明確了在招標投標工作中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有關問題,操作性很強。
早在2006年,檢察機關就建立了行賄犯罪檔案系統并正式接受社會查詢,當年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多年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在預防賄賂犯罪以及規范建筑市場、招投標和政府采購乃至促進社會誠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自2012年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現全國聯網至2014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434萬次,涉及單位579萬家、個人791萬人。
可以說,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全國聯網為工程招投標市場增添了一道“防火墻”,把那些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單位和個人擋在市場之外,使行賄犯罪檔案真正成為工程建設領域預防腐敗的重要幫手。
電子招投標:領跑招投標市場發展
“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加速與互聯網融合。在招投標領域,過去幾年各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都已經或正在投入巨資搭建電子化交易平臺,有一定實力的招標代理機構、從事招投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IT企業也在躍躍欲試。隨著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統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電子招投標發展的迅猛之勢。
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電子招標投標辦法》要求,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根據功能的不同,分為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為電子招投標平臺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積極行動,相關的電子招投標平臺都在進行升級改造,部分地區已經完成了分離改造任務。作為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城市,深圳一直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程招投標領域中的應用,通過不斷的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形成了功能齊全、數據完備、應用廣泛的信息化服務和監管體系,建成了專業齊全、全電子、全網絡、全過程的工程建設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到2014年,深圳電子化評標率已經達到95%以上。通過電子招投標創新試點建設,深圳目前已經初步建成工程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為核心的三大平臺。尤其是在監督平臺上,深圳創新性地引入了以信用評價為工具的行政監督,形成電子監察的多環節聯動,實現行政監督部門的實時在線監督。實現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行政監督平臺“三分離”的北京工程建設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于2015年5月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了住房城鄉建設部行業檢測和國家信息軟件測評中心的專業檢測,成為國內率先實現三平臺物理分離的工程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北京建設工程發包承包交易中心把原有的電子化招投標監管與交易平臺進行物理拆分,由原有“三位一體”的平臺拆分為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行政監督平臺,三個平臺相互獨立,各自能夠獨自運行,平臺之間通過數據總線進行數據的流轉與交互。2015年5月1日后在北京市有形建筑市場公開招標的項目通過該平臺進行交易。
作為電子招標投標省級試點地區之一的福建省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創新試點省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完善全領域、全類型、全流程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的市場化和電子化,提高公共資源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電子交易平臺的升級改造,完成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框架搭建和資源整合,完成不適應電子招標投標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2016年7月前,基本建成公共服務平臺、行政監督平臺,開展電子交易平臺的檢測認證,實現上述平臺相互對接,互聯互通。2016年底前,完成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行政監督平臺的聯調聯試工作,建立健全招標投標市場信息公開共享服務體系。2017年6月起,全面推行電子招標投標,基本實現招標投標和行政監督全過程電子化,創新招標投標監管方式,促進簡政放權和依法行政。
在電子招投標的頂層設計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招投標領域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深入貫徹實施《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不斷提高電子招標投標的廣度和深度,促進招標投標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扎實開展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在總結深圳市、昆明市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甘肅省、廣州市、宜賓市。可以預見,招投標活動全面電子化必是未來發展趨勢。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2015年已經過去,依據政策部署,2016年的招標投標領域必將迎接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要求,6月底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需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期待,伴隨著變革和發展,招投標市場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