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平臺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試點單位成為“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計劃的“先頭部隊”,電子招標投標在我國招標投標市場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然而,與交易平臺一枝獨秀形成對照的是,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發展卻相形見絀,規模和速度明顯滯后,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正成為短板,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電子招投標發展的大局。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會長任瓏在談到電子招投標發展的現狀時曾經指出,電子招標投標的公共服務已明顯滯后。行業和地方對于建設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而對于建設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并提供公共服務和管理的認識和動力不足,以致目前電子招標投標實踐中迫切需要提供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三大平臺之間的對接技術方式、交互技術標準、數據接口標準、工具軟件標準,市場信息一體化聚合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及其電子招標投標交易服務,電子行政監督平臺及其監督規則等公共服務和管理,已經不能滿足電子招標投標市場發展的需求。
在行政監督平臺的建設上,一些行政監管部門不適應電子招標投標,不善于運用電子化方式履行行政監督。招標投標監管制度沒有按照電子招標投標業態配套改革,招標投標監管方式、流程、規則仍然停留在傳統紙質招標投標狀態,以致招標投標主體需要適應部分電子和部分紙質的兩種監管方式,由此反而增加了企業負擔,降低了電子招標投標交易的質量和效率。
大家知道,公共服務平臺是滿足交易平臺之間信息交換、資源共享需要,并為市場主體、行政監督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平臺。而行政監督平臺是行政監督部門和監察機關在線監督電子招標投標活動的信息平臺。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副會長李小林指出,三大平臺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完整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
目前這種盲目建設交易平臺,忽視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現象,已經影響到三大平臺之間的協調發展,各平臺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效果難以實現,這既有違制度設計的初衷,也不利于建成高效有序的電子化招標投標系統。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強調,公共服務平臺是銜接交易平臺、行政監督平臺的樞紐,是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互聯共享的重要依托。各地要按照《電子招標投標辦法》確立的“政府主導、共建共享、公共服務”的原則,著力加強本地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副司長張治峰指出,如果沒有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難以實現、電子化監管也難以實現,必須借助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通道。公共服務平臺的地位決定了必須要有制度來保障實現這些功能。
有關部門已經決定,制定公共服務平臺管理辦法,明確公共服務內容、提供方式和信息集成共享要求;編制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技術規范,明確基本功能、數據編碼、系統接口、信息資源庫、技術支撐與保障要求。
據悉,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聯合指導委員會,來指導和保障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