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從7月5日開始舉辦“周三大講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系列講座。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作開班動員并圍繞“深刻認識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意義”進行第一講,法規司司長楊潔圍繞“什么是事中事后監管”進行了專題輔導。人事司司長梁彥主持講座,全委機關和委屬單位500多人參加了學習。
該系列講座由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親自確定主題、親自確定主講人、親自確定舉辦時間和培訓對象,邀請委正副秘書長及相關司局主要負責人,分別圍繞事中事后監管的意義、什么是事中事后監管、項目稽察和事中事后監管、如何進行事中事后監管、事中事后監管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如何加強督查督辦等進行專題輔導講座。
李樸民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高度重視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并多次作出部署。國家發改委黨組高度重視推進“放管服”改革,何立峰主任多次強調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委相關司局認真抓好落實,健全制度體系,強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監管,建立縱橫聯動、齊抓共管的協同監管體系,實施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為公平營商創造條件。
李樸民從5個方面深刻闡述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大意義。他指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是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有效手段;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強化“四個意識”,當好參謀助手的重要體現。
李樸民要求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相結合,強化“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勇于責任擔當,加強各項工作的督促檢查,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二是與借鑒國外最新的治理理論和治理經驗相結合,拓寬思路,開拓視野,更新知識結構,補齊能力短板,聚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這一重要課題,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三是與扎實做好自身工作相結合,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方法論運用到具體工作中,通過學習提升本領、指導實踐,提高事中事后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楊潔圍繞“什么是事中事后監管”,從概念和內涵、國內外的實踐與探索、全委下一步的工作考慮等幾個方面,作了精彩的報告。她表示,事中事后監管是監管體系的重要一環,需要處理好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監管部門與其他部門、監管部門上下級單位之間、綜合監管部門內設機構之間等四方面關系。
楊潔表示,目前,我國各地方、各部門積極探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構建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推動智能監管全覆蓋、規范重點領域監管流程、形成多元參與監管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事中事后監管依然面臨不少矛盾和瓶頸制約,突出表現在理念轉變不到位、法規制度不到位、流程規范不到位三個“不到位”和方式手段跟不上、力量能力跟不上、部門協同跟不上三個“跟不上”。對此,她表示,下一步要通過強化改革創新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樹立“寬進嚴管”的監管理念,明確綜合部門的監管職責,推行協同高效的監管方式,完善科學有效的監管規則。要健全制度機制,完善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強化監管手段,豐富監管載體。據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起草全委關于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
一些年輕干部表示,國家發改委作為宏觀調控和綜合經濟部門,在“放管服”改革中一直走在前列,作出了表率,隨著“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需要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今天兩場報告內容豐富,聯系實際緊密,針對性強,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機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