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網行動” 積極探索電子招標投標創新
——記浙江省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
【編者按】2015年4月,浙江省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申報《“硅網行動”——浙江省開展電子招標投標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于7月下發發改法規[2015]1544號,將浙江省列為國家電子招標投標政府綜合試點省。并且,浙江省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于2015年9月下旬完成與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第一批數據對接,并于2015年12月底正式簽署對接交互協議書。
浙江省堅持發揮首個規范與創新招標投標試點省的優勢,經過一年半的試點,完成了招標投標模式從線下到線上的過渡,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招標投標服務樞紐,探索信用監管模式,積極打造“互聯網+招標投標”行業利益共同體,為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提供了浙江經驗。
一、推進招投標信用機制建設
【浙江省依托省服務平臺的信用信息庫,加強信用信息在招標投標中的應用,構建以“黑名單”為重點的信用聯合懲戒協同機制。】
浙江省充分利用省服務平臺的交易主體庫、信用信息庫和信用浙江網,實現信用信息共享。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了信用信息在交易活動中的作用,依法加強信用評價和信用信息在招標投標資格、評價得分等方面的應用,建立了浙江省重點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失信黑名單、評標專家不良行為等失信名單,提高失信主體招標投標活動參加成本,確保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罰、信用情況公開。
2009年,浙江省首創在省重點工程招標投標領域,實施第三方信用報告應用制度,鼓勵招標人自主選擇應用“企業信用報告”。至今累計應用信用報告超過萬份。
二、建設多CA簽章互認系統
【浙江省按照統一的對接標準,建立多CA簽章互認平臺,對市場全面開放。】
浙江省對CA簽章互認操作情況做了詳細的分類:符合對接標準的CA、簽章服務商可以與浙江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對接,進行公平競爭;交易主體自主選擇對接的服務商,可以申請CA數字證書和簽章,實現“一次辦鎖,全省通用”。目前浙江省公共服務平臺已對接11家服務商:其中硬件介質廠商3家,CA服務商5家,簽章服務商3家。
浙江省已完成CA簽章系統的聯動測試,正在以浙江省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和溫州、臺州交易平臺作為試點進行實戰測試。
與此同時,CA簽章互認制度方面,浙江省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浙江省公共資源交易CA證書互認管理細則》正在廣泛征求意見。
三、探索遠程異地評標
【浙江省構筑統一的評標評審專家庫,整合全省專家資源,實行統一建設、分類管理、共同使用。】
浙江省開發了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協調指導各級交易平臺系統終端部署,通過統一的系統建設,實現了“標書電子化、評委異地化、評標遠程化,管理網絡化、標準統一化”的全省統一的遠程評標系統。
目前,浙江省綜合性評標專家庫人數已達到15317名,涵蓋16個行業394個專業。浙江省全省各市縣公共資源交易場所共設立抽取終端82個,實現省市縣抽取終端全覆蓋。截止目前,已累計為全省各地的21493個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提供專家評標服務,累計抽取專家155764人次。
浙江省還確定將溫州、臺州、衢州、海寧四地作為開展遠程異地評標的試點,四地分別成功完成了多次遠程評標,為下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積累了寶貴經驗。
四、推進“互聯網+監管”模式
【浙江省電子監督平臺設置了嚴謹的省重點工程招標投標活動全過程線上監管備案流程,實施電子化行政監督。電子化綜合動態監管也取得了市場主體的認可。】
浙江省通過減環節、減前置、優流程、提效率,切實貫徹“放管服”改革要求。
在監管方式上,浙江省銳意創新,實現兩種轉變:一是從以事前監管為主轉變為以事中事后監管為主;二是從審核式監管轉變為備案式監管。省重點工程招標投標領域實施了招標文件備案前公示制度,引入了標準化管理機制,大大縮短了招投標辦理周期。
浙江省以改革創新為指引,信息技術為支撐,不斷提高招標投標工作的電子化、規范化、系統化程度,積極探索發展“互聯網+招標投標”模式,率先構建交易更加陽光、服務更加高效、監管更加規范、市場更加健康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
記者:李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