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av无码免费观,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業務研究

  •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務研究

淺議如何加強建設工程標后監管

  • 來源: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
  • 時間:2017-02-09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的深入貫徹落實,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市場得到了大力整治,建設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各方責任主體的行為逐步規范。但建設工程標后監管重視程度不夠,政府部門的行政監督存在一定的盲區,以致招標投標成果未得到充分應用,圍標、掛靠等違法、違規行為未得到根本遏制,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造價控制存在漏洞。上述種種問題的存在和蔓延,不僅影響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的嚴肅性,擾亂建設市場正常秩序,還影響工程的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助長腐敗行為和其它各種不正之風。因此,加強標后監管,著力解決招標投標與施工過程“兩層皮”現象,著力解決招標投標工作和施工期間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實現建設市場秩序的根本好轉,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標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招標投標管理工作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規范了各方責任主體的行為,但因未能有效實施標后監管,招標投標成果貫徹實施不夠,導致了管理脫節現象和其它種種問題。

  1.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現象時有存在。有些人專門參與投標,自己既無機械設備,也無技術人員,甚至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借用高等級的施工企業資質和建造師證參與投標,一旦中標,按中標價收取一定的提成后,將工程轉包或違法分包。也有人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串通施工企業和建設單位,采用圍標、串標和陪標等手段,控制某些特定項目的投標,中標后,再臨時招兵買馬,組建項目管理班子和施工隊伍,其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可想而知。

  2.部分建設單位招標留有后手。有的建設單位僅有部分工程招標,但全部項目搭車開工,或主體工程招標,規避專業工程招標,或主要工程招標、規避附屬工程招標,或施工項目招標,規避服務性項目招標,或少報多建、人為甩項和漏項,縮小招標范圍。有的建設單位故意壓低標的價,一方面使部分投標單位知難而退,另一方面,如果中意的單位中標,采用“低報價、勤索賠、高結算”的策略,來達到“明招暗定”的目的。

  3.招標投標管理和施工現場管理脫節。有些企業在投標時往往將本企業最優秀的人員和最好的機械設備寫在標書里,先取得中標資格,中標后人員和機械設備難以落實到位;有的項目建造師、技術負責人、主要施工管理人員沒有按資格審查和投標文件委派,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沒有辦理變更手續,建筑勞務用工沒有按投標文件執行,仍然聘請包工頭;有的事先和建設單位有默契,合同主要條款與招標文件的要求和投標文件的承諾不一致,存在陰陽合同現象,致使招標要求和投標承諾未得到有效貫徹。

  4.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把關不嚴。有些施工企業通過種種手段,與建設單位和其它各方責任主體串通,采用不合理的圖紙變更和現場簽證等方式,在材料和工程量上做文章,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謀取一己之私。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標后施工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多,既有體制上的問題,也有管理上的問題,有些問題與社會的大環境息息相關。

  1.體制缺陷問題。建設管理主要由建設單位直接實施,建設單位大多沒有專業的管理班子和管理人員,往往是抽調單位的非專業人員或臨時聘任專業人員組成管理班子,專業素質難以保證,工作責任感不強,缺乏管理經驗和有效的管理手段,甚至有的抱著借單位基建之機“撈一把”的思想,其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2.制度缺乏問題。標后監管尚未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沒有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沒有系統的考核管理辦法,對存在的問題往往難以一查到底。對建設單位管理班子的組成沒有法定要求,對圍標、串標的認定沒有具體的辦法,對一些問題的查處沒有標準,導致監管不力。

  3.監管缺漏問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的監管沒有有效的手段,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側重形式和程序的監督,對實質性內容很難深入挖掘。標后檢查不細致、不系統、不經常,沒有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信用缺失問題。社會信用意識比較淡薄,信用體系建設步調不一,標準不一,范圍不一,程度不一,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重大事項公示機制、失信懲戒機制正在建立過程中,守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不利于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三、加強標后全過程管理

  標后管理是近幾年來開始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積累了不少經驗,事實證明,實行嚴格的標后監管,不僅能有效遏制圍標、串標、陪標等行為,促進招標投標活動的規范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虛假招標、規避招標、低中高結、隨意變更等問題,但是,要進一步發揮綜合效應,還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制度,強化責任意識,切實加強管理。

  1.建立健全標后管理制度。

  (1)制定《建設工程標后監管辦法》。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規章制度,明確標后監管的責任主體,組建標后管理機構,將標后監管常態化。采取上報報表、審查資料、現場勘察、走訪調查和及時公示等主要形式,從建設標準和規模控制、合同訂立和履行、工程施工和監理、資金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經常性的檢查機制。

  (2)建立建設工程公示制度。由建設單位填寫和及時更換《建設工程基本信息表》,將建設工程中標基本信息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采用表格加附注的形式,表格中及時填寫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造師(總監)、施工主要管理班子(專職監理人員)、建設規模、中標價、結算價、施工工期、分包單位、勞務單位、主要合同條款等基本信息,涉及到一定規模的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結算價格的調整,施工工期的調整等都要以附注的形式予以公開。

  (3)推行代建制管理。項目實施成功關鍵在建設單位。推行代建制,實現由建設單位臨時組建管理班子到公司化管理、專業化管理模式的轉變,使管理更專業,人員相對穩定,經驗相對豐富,保證管理水平,從而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推行代建制,也有利于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行使監督管理。對于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設單位,要根據其實施的建設工程規模標準,確定是否由其自行管理,并另行備案。

  (4)推行二級招標制度。在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或國家融資的項目中推行二級招標制度,對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的非主體、非關鍵性工程以及工程總承包單位分包的采購、施工、服務、勞務用工等,該進行招標的必須招標,并進行備案管理,以便監督和制止施工單位的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行為。

  (5)建立誠信信用體系。根據建設市場監管的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按照守法經營、誠實守信、失信必懲、保障有力的原則,營造良好的建設市場誠信環境,共同推進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2.強化標后監管。

  (1)嚴格人員變更。建造師(總監)、主要施工管理人員(專業監理工程師)無特殊原因不得變更,確需變更的,須提出變更申請,說明變更理由,經業主同意,報招標辦備案。

  (2)嚴格現場核查。由建設單位對人員和機械設備進行核對,建造師(總監)、主要施工管理人員(專業監理工程師)出勤率低于考核指標的,視情況給予處分,并對考核結果予以公示。施工機具應按投標文件承諾按時按標準到位,如果施工機具標準降低,應扣減相應費用。

  (3)嚴格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必須經各方責任主體共同協商,簽字確認。如果涉及到提高造價,當單項變更、簽證超過中標價的0.5%或10萬元,結算總價超過中標價5%以上,必須詳細列出超過部分的內容及超出的原因,供審查使用,并在《建設工程基本信息表》中公示。

  (4)嚴格合同管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實施階段約束承發包雙方行為的法規性文件,也是承發包雙方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最高的行為準則。合同簽訂最重要的依據是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的要約。然而,由于目前建設市場相關法規還有待完善,合同承辦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簽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加之一些思想觀念及誠信意識問題,使得建設施工合同執行過程困難重重。有一些業主存在著買方市場優勢地位的想法,或者要求附加條款,或者強調施工企業一次包死,不計風險包干費,或者強行要求施工企業墊資施工、隨意壓減工期、壓減造價、提高質量要求等等,使最終簽訂的施工合同與招標文件及投標文件出現較大的背離,從而為施工合同的執行帶來很大困難。有一些企業對履行施工合同備案法定程序缺乏自覺性,承發包雙方簽訂了施工合同后,不按規定辦理備案手續,或簽訂陰陽合同敷衍了事,回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因此,必須加強合同備案管理,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一旦出現糾紛,必須以備案合同為依據。

  (5)嚴格查實是否按規定付款。工程款要嚴格按照合同條款和實際施工進度進行支付。付款前,工程監理必須按照施工工序,在施工單位自檢基礎上,對分項、分部工程進行核查并驗收簽證,否則施工單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建設單位不撥付工程進度款。標后監管部門要不定期檢查,嚴禁將工程款付至施工企業之外的銀行賬戶,嚴禁超前付款或拖欠付款。

  (6)嚴格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單位的聯動,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鼓勵單位和個人向相關部門舉報和投訴建設工程項目中標后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在標后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上網公示,及時查處,絕不姑息。

  作者:楊小兵(長沙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