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av无码免费观,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主旨發言

劉衛軍:攜手共治 創新發展

  • 來源: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
  • 時間:2015-08-05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劉衛軍

  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國家發展戰略,這一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當前社會每個傳統行業的創新開拓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而如何在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不斷融合、新興業態生機盎然的大形勢下,充分發揮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的高技術服務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做好規范引導工作,已成為國家認監委的創新制度體系、實現認證認可更大發展的重點目標。

  為落實《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中有關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應通過檢測認證的要求,今年年初以來,國家認監委就會同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和商務部共六部門,研究制定《電子招標投標檢測認證管理辦法》,期望通過建立規范統一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制度,確保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促進招標投標信息及過程的公開透明,規范電子招標投標活動,促進電子招標投標健康發展。目前《辦法》已達成一致意見,即將發布,這標志著合格評定全面助力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規范建設運營的序幕拉開,也是認證認可體系在“互聯網+”帶動新業態發展大趨勢下的一次重要嘗試。

  首先,認證認可將為“互聯網+”時代“傳遞信任、服務發展”。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與標準、計量共同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支撐當前工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技術基礎。作為國際通行的第三方合格評定手段,其本質屬性是“符合性評價”,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化,認證認可逐漸業已成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手段,在世界各國得以廣泛應用。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科技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檢驗檢測認證是國家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加快政府行政職能轉變、降低行政風險、實現有效監管、營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的要求,檢驗檢測認證已逐步成為國家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十余年來,我國認證認可體系基于傳統的生產、商業和管理模式不斷發展壯大,已發放各類認證證書130多萬張證書,涉及了50多萬家企業。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帶來了產品個性化、制造業服務化、流程虛擬化的新趨勢,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將出現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國家認監委已從信息安全保障的角度,推出了信息安全產品認證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從服務新行業新業態發展方面,推出了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認證和電商服務認證等制度。電子招標投標檢測認證也成為了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 

  第二,國家認監委愿同各部委聯手為電子招標投標系統高質高效運作“提供支撐、保駕護航”。 

  對認證認可制度的“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是國家認監委推動各項制度建立、發展、完善的一貫工作原則。在認證認可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的有效運行下,國家認監委與各行業管理部門合作推動了多項認證制度的開展。如目前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推進完善的“節能產品認證”制度、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產品認證”制度、與公安部、安全部等聯合建立實施的“信息安全產品認證”制度等。 

  目前,國家認監委結合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以“為行業主管部委管理需求服務,推動電子招標投標檢測技術規范實施,牽頭建立認證認可制度、規范合格評定活動”的目標,正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建立實施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制度。 

  通過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制度的建立,將逐步規范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活動;通過科學、有效的認證檢測工作實施,為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持續符合相關要求、確保互聯互通、透明合規提供符合性評價服務;協助“互聯網+”招標采購的推進,為招標投標工作公正公平、科學透明、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 

  第三,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評價活動“重點內容和實施程序”。 

  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認證活動是由第三方機構對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是否符合行業管理部門制定的技術標準要求進行評價,包括系統檢測、系統試運行、文件及現場審查等重要環節。 

  具體辦理流程如下: 

  1、負責招標投標系統日常運營的機構向認證機構提出認證委托,并與認證機構簽訂認證委托合同; 

  2、實驗室依照《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管理辦法》及《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技術規范》等確定的檢測內容、要求和程序進行檢測; 

  3、招標投標系統經檢測合格后,實驗室按照有關規定,向運營機構出具數據電文形式且經過電子簽名的檢測報告,并交互至省級以上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公布; 

  4、招標投標系統檢測合格后,運營機構應當在獲得認證證書前自行組織招標投標系統試運行; 

  5、認證機構按照認證規則要求,對運營機構提交的招標投標系統檢測報告、招標投標系統試運行報告、持續性符合措施進行文件審查,并可根據情況對招標投標系統的持續符合保證能力進行現場審查; 

  6、符合認證要求的,認證機構出具數據電文形式和紙質形式的認證證書,并將數據電文形式認證證書交互至省級以上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公布; 

  7、認證機構在認證證書有效期內對獲證招標投標系統及運營機構每年至少實施一次跟蹤檢查,以確保獲證招標投標系統能夠持續符合認證要求。 

  第四,“共同治理、后續監管”是電子招投標系統檢測認證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確保認證活動的公正合規和認證結果的持續有效是認證制度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共同治理、后續監管”就是確保認證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共同治理,就是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等招標投標活動的政府主管部門,檢測認證實施機構,電子招標投標運營機構、招標方、投標方、認證委托人與社會公眾等與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一道,實現對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活動的多元共治。后續監管,包括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對檢測認證活動的監管,也包括招標投標活動的政府主管部門對獲證電子招標投標系統采信和運用的監管。 

  在國家認監委等七部門共同制定、即將發布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管理辦法》中,明確了各相關方共同治理并開展事中事后監管的相關措施,以確保電子招標投標檢測認證工作客觀公正、規范有效,為招標投標活動合規開展提供可靠保障。具體包括: 

  國家認監委組織開展招標投標系統檢測認證專項監督檢查,包括對認證機構、實驗室的監督檢查和獲證招標投標系統的質量抽查等。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依法查處,并通報有關部門。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商務等部門負責對檢測認證結果建立采信和運用的監督機制。 

  認證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作出變更、注銷、暫停、撤銷或者重新認證的決定,并對外公布。 

  社會公眾和電子招標投標當事人對檢測認證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以向國家認監委投訴、舉報。 

  認證委托人對認證機構的認證活動和認證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認證機構提出申訴。對認證機構處理結果仍有異議的,可以向國家認監委申訴或者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