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招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凌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電子招標正悄然引領著招投標行業發展的歷史性變革。作為代理機構這一市場主體,從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出發,多年來我們一直探索著信息化在業務流程中的運用。憑借著對代理業務專業性的深度了解,著重研發了更加科學和適合代理機構使用的“優質采電子交易平臺”。
?“優質采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安徽省招標集團的電子化歷程起源于2006年建立起的電子招標協同商務平臺,2013年,伴隨著《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出臺,由我集團自主研發的“優質采電子交易平臺”正式投入試用,截止2015年6月,電子招投標系統運行招投標項目數為4100個,系統正式注冊會員企業逾萬家,項目類型涵蓋領域廣,運行效果安全可靠,提高了招標項目操作的透明度及公信力,既方便了投標人參與投標,也顯著提升了代理機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按照規范、透明、互通的原則要求,針對全流程電子招投標業務,不斷改進和創新,并積極參與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試點工作。
針對綜合性招標代理機構當前十分迫切的專業化改造需求,我們將優質采電子交易平臺定位為專業學習型智能服務平臺,著重打造建筑設備與材料類專業模塊,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招標和造價咨詢服務提供支撐;針對工程建設領域技術復雜項目,平臺致力于工程建設專業復雜評標函數的實現,為不同類型評標項目提供專業化、自由定制的評標組合。
平臺通過業務離線嵌入式設計的工具模塊,適應各地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自建交易平臺的現狀,實現與交易中心平臺的錯位共存。有效保證了地區信息分割環境下,信息采集的連續性和平臺數據的完整性,同時賦予交易平臺和代理機構強大的適應力和生存力。
隨著電子化的發展,未來的招標代理工作從形式到內容都將面臨顛覆性的變革。多年的探索和嘗試,我們最深的體會是,電子招標不是招標代理行業的掘墓人,相反,電子化的融合和變革是未來招標代理的立足之本。
上述的種種努力,始終圍繞為招標代理機構及其行業強身健體,是招標代理機構通過電子化融合順應時代發展、實現自我進化的探索和嘗試。我們愿意通過電子交易平臺的建設,把積累和收獲與全行業的兄弟單位分享,共同促進招標代理行業在新常態時代的轉型。
?面臨的困擾和對未來的期待
近兩年,電子招標事業在技術成熟度和政策支持度上均有較大的提升。但是,電子交易平臺運營的開放市場環境還沒有形成,平臺的運營在現實環境中面臨巨大的困境,由于電子招標缺乏統一的制度保障和標準,各地招投標行政管理機構強行推行其壟斷的三合一(公共平臺、監督平臺、交易平臺)一體化平臺,從制度上制約了各類交易平臺的推廣與使用。各地的電子招投標平臺,主要適用于建設工程施工類項目,且評標辦法單一,對設備、材料和服務的采購并不適用,使得招標的結果不能滿足招投標的本質需求。
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分離,以及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是《電子招標投標辦法》確立的基本原則。電子招標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是電子招投標乃至整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改革設計的核心機制,其成敗對這場改革的影響至關重要,而三個平臺的物理分離則是交易平臺市場化的必要條件。《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實施已經兩年多,在這個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在黨的十八大致力于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常態里,我們期待著全國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早日建立,期待在政府主導下清除制約市場體系健康發展的種種障礙,創造更加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建設公開透明、暢通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迎接電子招標的春天真實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