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法規處副處長 何海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近年來,中央相繼出臺了支持福建加快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等重大戰略,有效推動了福建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在此背景下,我省電子招標投標工作也取得長足的進步,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將我省列入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創新試點省。下面,將我省推動三大平臺建設,支持第三方平臺發展的有關工作情況作簡要匯報。
一、三大平臺建設成效明顯
2003年,在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領導下,我省成立數字福建領導小組,在全省各行業大力推進數字化、網絡化,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由此蓬勃發展。2013年以來,我省積極部署三大平臺分離改造和創新工作,并多次派出調研組赴北京、廣東、四川、深圳等省市開展三大平臺建設管理工作調研。目前,全省已有幾十個市、縣(區)按照三大平臺分離原則建設了電子招標投標系統。
(一)交易平臺逐步普及。由地方政府、省級部門以及市場主體建立的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在我省發展迅速。目前我省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基本建成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其中省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廈門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泉州市水利工程交易中心以及省電力有限公司、福建隨行、省招標采購集團、廈門海邁科技公司等建立的交易中心和第三方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運行時間較長,交易數量多,交易金額大,積累了較豐富的電子招標投標平臺建設運營經驗。2010年9月底,我省政務外網節點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和鄉鎮一級區域,具備了在全省大規模推廣電子招標投標的條件。2014年9月,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成立,中心的省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也已立項啟動建設,平臺建設資金500萬元已到位。
(二)公共服務平臺基礎良好。省綜合性評標專家庫作為全省評標專家平臺于2009年啟動運行,目前已經整合全省專家資源近8000名,覆蓋全省縣市區。“福建省招標與采購網”作為指定的全省招標信息發布媒體,自2001年運行至今,年均發布招標相關信息近萬條。2015年3月,省政府明確我省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建設主體和建設模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行政監督平臺初具雛形。我省“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作為涵蓋了招標投標各類信息特別是違法違規信息的公開平臺,自2011年運行以來,全省共開通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1009個,累計公開項目個數14858個,項目信息44356條,信用信息5711條,總計50067條,位居全國前列。
二、第三方平臺快速成長
我省隨行、海邁、經貿、百寶圖等一批軟件企業致力于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研發,技術成熟先進,為推廣電子招標投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政府與軟件開發企業之間互動良好,促成一批第三方交易平臺在我省落地。
(一)我省第三方平臺發展迅速。在我省招標投標主管部門開放思維的推動下,2010年,“易交易”第三方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啟動建設,2013年建成并投入泉州市水利工程建設市場試運行,截止2014年底,共完成各類標的430個,其中施工標的300個,中標金額12.89億。2013年,省招標采購集團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啟動建設,2014年建成試運行,共上線運行項目173個,中標金額67.56億元。2013年,廈門海邁科技公司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啟動建設,同年建成并投入泉州工程交易所試運行。截止2014年底,共完成各類標的2307個,中標金額458.1億元。短短幾年,電子招標投標第三方平臺在我省工程建設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在省內外幾十個市縣區得到應用。
(二)第三方平臺創新成果顯著。在模式創新方面,法無禁止即可嘗試,企業的創新遠遠走在了政府前面。我省IT企業研發的一款第三方平臺,采用云計算架構,存儲和服務可以依據需要擴展延伸,支持跨行業整合招投標業務,在實際應用中創造了“全市場監管、全流程在線、全過程開放、全智能操作、全行業受益”的“五全”建設運營模式,在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①寬進嚴管,不設門檻;②全面的信息公開(企業、標書、規章制度、評標結果);③全面交由市場實施監督;④投標企業無需到現場開標;⑤模塊化亂序評標。這些都是對我們現有招投標監管模式的沖擊,得到了市場的檢驗和高度認可。其意義在于,系統的建設與運營采用運營商模式,政府零投入,企業投標成本降低到原來的3%,市場能做的事統統交給市場做,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降到最低,社會綜合成本也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投標企業信息造假基本杜絕,建造師的隨意變更和隨意掛靠基本沒了,評標專家與企業的接觸基本不太可能。這幾個困擾招投標領域多年的問題基本解決,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創新。
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優化現有的各交易中心建設的平臺,積極引入招標代理機構、軟件開發企業等第三方主體建設運營的平臺,逐步實現交易平臺的市場化、多元化格局。
三、政府主導,“互聯網+監管”模式逐步推行
我省招標投標主管部門本著不爭議、不質疑、不設門檻的原則,通過一些有效的抓手,積極推動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和模式創新,使招標投標“互聯網+監管”模式在我省得到較大范圍的推廣。
(一)開展省級創新示范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于2013年7月份下發《關于做好〈電子招標投標辦法〉貫徹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后,我省即在全國發改系統率先開展省級創新示范創建工作,確定了3個省級創新示范單位,開展三大平臺分離改造工作,培育申報國家電子招標投標創新示范單位。經過一年多的精心培育,省級創新示范點取得很大進步,對全省電子招標投標三大平臺分離改造工作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并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國家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試點單位。在此基礎上,我省同時向國家發改委正式申報電子招標投標創新試點省份并獲批。
(二)建立協同高效的管理體制。2014年9月,我省建立了福建省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編辦、發改、經信、衛計、財政、國土、住建、交通、水利、商務、國資、機關事務管理局等省直有關部門組成,電子招標投標工作被列為聯席會議的重要工作內容。同時,省直各部門在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還先后制定了相應電子化的具體規范、示范文本和信用體系,各部門之間形成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機制。
(三)創造第三方平臺成長環境。我省發改、住建、水利等部門以開放姿態接納第三方平臺,以省政府或省直相關單位聯合發文名義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招標投標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福建省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管理辦法》、《福建省省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落實建立清理和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規定長效機制意見的通知》、《關于支持工程建設領域企業轉型發展七條措施的通知》、《福建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事項核準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為第三方平臺創造開放、公平、公開的外部環境。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評估會、推廣會等方式,對第三方平臺進行論證,并在全行業推廣,助力第三方平臺成長。
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工作是一場“大考”,敢不敢觸及深層矛盾,能不能沖破發展藩蘺,直接決定我們能否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下一步,我省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膽突破體制機制瓶頸,先行先試,主動創新,率先轉變,為全國招標投標領域加快電子化步伐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