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朱建元
自2013年2月4日《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頒布以來,招投標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規范電子招標投標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市場主體建設并運營交易平臺,促進招投標行業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推動全行業向“綠色、健康招標采購”方向發展。2015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按照市場化、專業化方向,大力推廣電子招標投標”。
由此可見,由“傳統線下手工”為主的招標投標方式向“電子化、專業化、網絡化的線上智能化”為主的招標投標方式轉變,已是政策要求和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信創新公司緊隨國家政策方向,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在多年招投標信息服務的基礎上,積極從事招投標行業相關產品的研究與技術創新工作。公司本著為招投標主體方做好服務的宗旨,于2011年1月推出陽光易購電子招標與采購第三方服務平臺,主要實現法定招標交易與小額采購管理的全流程電子化功能,作為招投標行業首家最早實現“交易平臺市場化”的第三方市場主體,在持續五年多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陽光易購平臺經歷了大量招標項目的真實檢驗,多次受到各招投標主體方的好評。
· 陽光易購平臺的運營情況與特性優勢
一)、運營情況
平臺上線至今,運行穩定,無故障。實際運行的招標項目(包含標段/包組)36240個,其中全流程電子招標項目117個,自動對接中國采購與招標網,發布招標公告和中標公告68231條,招標文件模板1208份,平臺注冊招標人19635家,投標人/供應商95775家。迄今為止,陽光易購平臺上已經建立并積累了招標人信息庫、投標人信息庫、招標項目、招標文件模板以及評標結果等大量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和交易數據庫,為行業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奠定了堅實了基礎。
二)、平臺的特性優勢
云服務的架構模式。
陽光易購平臺是基于招標業務的基礎上的標準云服務模式,通過虛擬化、效用計算將招投標平臺各業務節點作為服務內容,為廣大招投標用戶提供一個高可靠性、通用性強、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的平臺,同時我們可以按照用戶的使用方式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不同服務模式。
招投標大數據服務平臺
陽光易購平臺經過多年的運行,已經形成了豐富的招標項目、招標人、投標人、招標文件模板、開評標以及中標等信息數據庫,將招投標業務中的各類大數據的知識服務作為信息服務的智慧化、資源化、虛擬化的集中管理和經營,從而形成數據管理的多維性,為未來打造行業大數據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向招投標行業的移動互聯服務
陽光易購平臺為招投標用戶提供移動終端定制服務功能,為招標人、監管部門提供移動端招標過程查看,招標項目監管等功能。為投標人提供交易輔助功能,如移動端在線報名,購買招標文件,跟蹤項目進展等功能。
招投標從業人員知識分享與能力建設
陽光易購平臺通過平臺自身數據的積累,為招投標從業人員提供知識分享與交流的互動平臺。
支持“多租戶”的運行模式。
陽光易購平臺是一個開放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支持多招標代理機構、招標人同時使用,各主體方的用戶權限、業務流程以及電文數據等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面向不同行業的專業化服務能力。
陽光易購平臺結合行業特點、專業要求以及自身實際運行經驗,已經從最初的一個綜合性交易平臺向專業化平臺方向發展,不斷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專業化平臺,如軌道交通行業的交易平臺、電梯招標專業交易平臺,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特性要求。
從法定招標到小額采購的服務延伸
陽光易購的小額采購平臺為招標人提供采購管理服務,解決招標人常規、繁瑣的采購需求。
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為投標人提供金融服務
陽光易購平臺通過交易行為打造投標人信用體系建設,適度為投標人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如投標保證金的融資借貸擔保等服務。
支持多CA聯機互認服務。
陽光易購平臺支持多家CA聯機互認功能,為投標人解決多CA投標、開標等問題。
高安全性保障。
首先陽光易購平臺通過同城異地多機房的部署、負載均衡集群等手段,構造業務系統的“多活”保障,避免交易業務的中斷與用戶數據的丟失等問題。其次,在核心業務環節,增加技術處理能力以及備選方案,保障招投標業務的順利開展,如投標時的加密傳輸、多線程等技術手段。
· 第三方交易平臺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陽光易購平臺的運營情況,我們認為影響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市場化推廣的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電子招投標制度宣傳貫徹和能力建設問題,電子招投標配套制度與政策完善問題以及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規范建設等問題。
一)、電子招投標制度宣傳貫徹和能力建設問題
從傳統招標到電子招標的轉變,對于招標從業人員而言,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技術工具、行為習慣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專業能力的提升。招標從業人員是推動招投標活動向綠色陽光招標方向發展的主力軍,電子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以及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是招標從業人員做好電子化招投標活動的基礎。因此,我們認為: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加強對招標從業人員、投標人以及招標人在電子招投標方面的專業培訓,是普及與推廣電子招投標活動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電子招投標配套制度與政策完善問題
電子文檔歸檔與審計合法化的問題
《辦法》第四十條中,明確規定了招標項目電子文檔歸檔的具體要求,然而電子文檔審計合法化的問題,尚未有明確的政策依據,這就導致現階段的交易平臺仍需“以紙質文檔為主,電子文檔為輔”的雙軌制方式運行,無形中增加了招投標主體方的招標和投標等成本。
與政府相關部門所建交易平臺之間的關系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看,交易平臺之間的競爭一定是以“服務品質最優化,服務價值最大化”為主,而現階段雖然從政策層、技術層面明確的交易平臺與各級公共服務平臺之間的對接要求,但實際執行中會發生作為第三方市場主體的交易平臺幾乎沒有能力與政府相關部門所建的交易平臺競爭。通常以進場交易為由,指定在其所建的交易平臺以及開評標工具軟件上從事招投標活動。
三)、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規范建設問題
為了杜絕交易平臺之間的惡意競爭,防止壟斷,需要加強公共服務類的標準規范建設,比如數據電文的格式標準、CA聯機互認的解決方案以及評標專家抽取服務等等。
文檔格式標準化問題
電子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了工具軟件必須適應與各交易平臺無縫對接的要求,而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存在不同廠商提供的工具軟件存在文檔格式不統一的問題,如工程量清單文件,在不同的工具軟件中存在格式不一,導致實際對接后,數據無法讀取。
投標人多CA互認問題
為了解決投標人在不同的交易平臺使用多CA問題,需要各級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多CA之間的聯機互認解決方案。同樣,也需要提供包括評標專家電子簽名等解決方案。
評標專家抽取服務問題
交易平臺市場化后,將打破行業與區域的制約,交易平臺勢必會面臨與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評標專家庫系統對接,實現專家抽取等服務,而各地、各行業的專家庫信息系統建設標準不一,造成對接難度大、成本高。加速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與落實相關標準規范,是推進交易平臺市場化的重要手段。交易平臺要加快與國家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實現數據交換,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網絡。
· 加快建設與推廣第三方交易平臺市場化的幾點建議
· 補充完善或修改相關招投標法律法規,加大對電子招
投標情況下的政策優惠措施,如,實現電子化招投標后縮短招標周期,提高招標效率。
00001. 加大對電子招投標系統強制執行的力度,避免因人為因素阻礙交易過程的電子化。希望政府開放支持市場交易平臺,把交易平臺納入公共資源交易體系。
00002. 行業相關部門需要推動解決招標項目中電子文檔的審計保障、專家電子簽名等問題。
00003. 在電子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細化并制訂具體的行業標準規范,如明確工具軟件中招投標文件、工程量單等文檔格式標準。
00004. 明確第三方交易平臺的“裁判員”角色,以解決交易雙方與第三方運營機構之間的責任界定問題。
隨著國際化、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交易平臺市場化必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招投標方向,這不僅是傳統招投標理論在網絡上的技術體現,更是一種全新的市場發展觀念。展望未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第三方主體建設與運營交易平臺,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取得更大的飛躍。